黄冬梅是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简称矿业学院)的一名青年女教师,2014年博士毕业,历经3载艰辛申报,前不久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批立项的通知。
在矿业学院,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标志之一的科技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2017年,学院共有专职教师95名,获批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青年基金项目8项,面上项目7项,合计经费达610万元,约占学校获批总项数的1/4。至此,学院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超过专职教师总人数的1/2,这个数字在全国同类学院中位居前列。
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是学校的老牌学院,其源头可追溯至1951年。具有光荣传统的矿业学院经历着新中国发展的曲折和坎坷、繁荣与辉煌,在不懈奋斗、茁壮成长的过程中,走过了66年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不断创造着可圈可点的新成绩,积淀出更加浑厚的科研基础,储备下强势腾飞的新生力量。
以宋振骐、沈光寒、李白英、宋扬、蒋国安、史国华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发扬不怕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一度形成采矿界科研和学术的高峰。矿业学院人站在新的起点上砥砺传承,不断把传统学院、传统学科做大做强。目前,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点,拥有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培育)和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矿业工程学科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建设学科”。更加可喜的是,学院45岁以下的专职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赵同彬、陈绍杰、陈连军、周刚、王刚、文志杰等一大批青年老师正在茁壮成长为中坚力量,学院发展显示出强大后劲。
多年的快速发展,让学院深深体会到科研传承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性。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近年来,学院统筹谋划,全面布局,积极探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规律,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应对举措。每年临近暑假,学院便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动员大家利用假期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素材;10月份,由各系科研主任统计并上报有资格申报基金人员的信息,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及时公布跟踪国家基金委的最新消息,指导老师们积极申报。
上下传承与互相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团队风气引导着大家奔赴共同的目标。刚刚博士毕业的黄冬梅就赶上了学院组织的一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鏖战半月有余,完成了基金本子的初稿,接下来便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
黄冬梅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申报基金算是“新娘上轿”头一回,结果其申报项目落选了;第二年,黄冬梅从头开始,针对基金委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正和完善申报项目。这一年,学院先后举办了各种基金项目的“动员会”“经验交流会”,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指导、写稿、审稿,黄冬梅次次不缺场,收获颇丰,写出了内容更为丰富细致、成果也更为突出的申报书,尽管这次仍然没有成功,但黄冬梅却由此积累了经验;2017年继续申报,终于成功。黄冬梅坦承,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得益于自己处在一个优秀的集体、团结的团队,也就是时下大家说的“圈子”,什么样的“圈子”,孕育什么样的文化,当然,也就出什么样的成果。
在这种“圈子文化”的影响下,矿业学院科研成果屡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就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2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圈子文化”形成了赶帮比超的学术氛围,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崛起。青年教师黄万朋家上有老,下有小,女儿才两岁,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结题当年,又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教师赵同彬、周刚、陈绍杰等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均达到3项;陈绍杰还获有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周刚、胡相明获批山东省优秀青年人才联合基金项目;青年教师刘学生获201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而此奖全国仅有11个名额。
“圈子文化”不能依靠自然形成,学院懂得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为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钻研学术,学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规章制度,组建了8个青年教师科研管理团队,形成了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6个主要研究方向,定期不定期举办 “学术活动日”和辅导报告,充分发挥“互联网+”和院系两级科研管理的高效组合优势,推进院、系两级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在学院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坚持选送周刚、张培森、陈绍杰、王刚、文志杰、苗德俊、李青海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等国访问学习,进修提高,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创建人才“硅谷”,积聚“新生代”力量。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