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至23日,“2019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国际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实践者,就如何培养终身学习力与未来人才、未来人才的评价标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创新探索、创新教育全球探索等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为跨学科、跨情景的终身学习与未来人才培养多方对话提供平台。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在致辞中介绍,为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北京市积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启动并规划实施全民智能教育,探索未来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北京市还研究制定了《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助力北京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致辞中指出,以计算思维为代表的新型的这种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一个核心的素养。对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正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在他看来,提高校长、局长等决策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对于提升整个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致辞中表示,未来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教师使用多媒体及先进硬件的能力,而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能力将编程等信息化工具应用为表达自己创造力的载体和工具,以寓教于乐和玩中学的模式参与到形式多样的创作中来。在此过程中,以清华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示范先行的作用,开展计算思维、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研究,并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试点工作,积极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融入到相关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中来。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介绍了提出了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需求、设想与期望。他认为,应通过持久的热情激发学生原始的内驱力、使用跨学科内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动态循环的学习模式进行认知迭代和行动输出,引领学习者通往未来人才的目标,并以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在终身学习框架下的研究与实践为例,进一步探讨与分析未来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大会主旨演讲聚焦如何培养未来人才、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前瞻、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化学习探索、终身学习理念下的创新教育全球探索等议题展开,与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23日上午的三个平行分论坛则在探索终身学习和未来教育顶层设计理念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突出“实战化”特点,推出一批解决方案探索和最佳实践案例。“终身学习少年说”环节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特色之一。“少年说”共邀请了9位在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进行项目学习的中小学生登台,通过“硬核科创创业团产品路演会”的形式分享他们真实的“跨学科、玩中学”的过程,展示了集成Scratch编程、数字音乐、数字美术于一体“创业”作品,并向在场观众进行了“融资路演”。
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