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高教动态>>正文
教育部:深化新工科建设,支持校企深度合作
2021-08-24 15:55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关于突破汽车核心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建议”的答复。答复中称,教育部高度重视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积极采取措施,深化新工科建设,支持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优化制造业领域学科专业设置

 

教育部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面向重点领域继续加大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近3年,批准设置智能车辆工程、人工智能、工业智能、区块链工程、合成生物学等45个新兴工科本科专业。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布点130个、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布点84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布点53个、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布点25个、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布点23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布点10个、智能装备与系统本科专业布点5个。

 

二、加强制造业领域专业建设指导

 

为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教育部成立了新一届高等学校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指委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作用,研究制定《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全部专业,突出示范领跑作用,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专业办学质量提升。两批组织遴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89个机械类的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三、创新制造业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2020年,教育部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6号),首批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前瞻布局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拟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布局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020年6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1号),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持续加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2020年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毕业生近8000人,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布局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四、深化制造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教育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职教集团(联盟)近1500个,覆盖了90%以上的高职院校、近50%的中职学校,近30000家企业参与;已遴选确定两批共299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已有24家中央企业和48家民营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21个城市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相关认定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地方正同步探索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目前全国已有2340家企业纳入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遴选公布中航、中铁集团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分三批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名学生和学徒,参与企业达2200多家,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目前已分4批遴选了300个培训评价组织、447个X证书,100多万人参加培训,超过70万人参加考证。

 

积极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项目质量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不断规范,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2020年,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4000余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5亿元。

 

五、加快高端制造领域科技创新

 

教育部积极推动高端制造领域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机械制造与运载等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了5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持续为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提供工程化技术成果。在高端制造、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支持高校建设了5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5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行业技术难题研究。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

 

教育部将以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为工作重点,继续支持制造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汽车核心部件“卡脖子”技术难题早日取得突破,培育一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团队和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1-8-24订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