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建设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坚持战略思维,强化系统意识,调动多方资源、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其中,我认为当前最关键的是要从以下3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把党和国家的支持政策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既要以“国之大者”的胸怀,谋深谋远谋实,把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又要解放思想,提升站位,从紧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圈子”,提升到服务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发展的“大格局”上来。
具体来讲,一要从国家层面积极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完善教育部、地方政府、合建高校、对口合作高校四方联动的部省合建机制,发挥部省合建高校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二要集中力量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在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上打破常规,特事特办,支持西部高校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强有力的举措将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三要推动高校集群发展,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和区域高校集群的溢出效应,带动引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四要建实专业集群,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引导中西部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总的来说,在政策层面还需要更大力度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样的项目或平台,给高等教育资源“富裕区”是“春风送暖、锦上添花”,而给高等教育资源“薄弱区”则是“旱逢甘露、雪中送炭”,甚至还能够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中西部高校要立足自力更生为主,不能再有“等靠要”的思想;要因地制宜,创新适合中西部的发展模式,不能简单模仿他人走过的老路;集群发展要“攥紧拳头砸下去”,真正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不能搞扩张、铺摊子。
第二,要精准施策、输造结合,探索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推进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要在“精准”上对接需求,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使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既要火眼金睛发现真问题,又要精准靶向展现新作为。
近两年来,国家出台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系列文件,中西部高等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是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上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强化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政策供给、制度供给,加大优质资源倾斜力度,精准扶持,不能搞大水漫灌。二是要输造结合,不断增强中西部高校自主发展能力,培育中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基因,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三是要敢闯敢创,破除“西部意识”,不能因环境条件而束手束脚、规避改革。四是要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推动中西部地区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鼓励高校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总之,我们要将高等教育振兴成效转化为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走出一条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具有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第三,要多方协同、凝聚合力,全面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不是高校的“独奏曲”,也不是中西部地区的“独角戏”,而是以政府为主导,东中西高等教育联动发展,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交响乐”。
扎实推进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需要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任务分工,凝聚发展合力。一是要适度打破省域界限,主动对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二是要加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经费投入,抓住教育新基建契机,政、产、学、研多方发力,构建多方协同的高等教育新生态,激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能。三是要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和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对口支援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对口支援。四是要坚持西部高等教育向西看的战略布局,将地缘政治优势扩展到教育开放的多元格局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国家等加大教育合作交流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属于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模式和教育开放新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西部高等教育前景广阔、未来可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中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高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中西部高等教育一定能够突破“振而不兴”的困境,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