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在思政课改中播撒红色种子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李锦
90后大学生寻访百名老党员、重走长征路、唱红歌、诵红诗、演红色话剧……在江苏理工学院校内外,大学生们自发用各种形式,讲述革命英烈的动人故事。
“通过深挖红色名人文化资源,在高校中创新传承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可以有效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其影响将是深远的。”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兰珍说。
前不久,在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老师的带领下,教育学院大一学生走进瞿秋白纪念馆,接受“红色洗礼”。在纪念馆里,有关革命先驱瞿秋白的资料图片、视频、实物等,成为鲜活的教材。“安逸背后的信念缺失,让年轻的我们一度迷茫。革命先烈最值得青年人学习的是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在大是大非面前,靠信仰的力量,方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学生齐梦雪说。
从2007年开始,江苏理工学院就将思政课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切入口,着手探索思政课改革。江苏理工学院思政部党总支书记宋国英介绍,以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为核心,学校创新建构了“理论教学为基,实践教学为翼;必修课教学为轴,课题研究、选修课和理论社团为轮”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并加重过程考核的比例。
当很多人推荐于丽云加入校“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研习会时,她一开始并不愿意。但当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了该社团的一次寻访老党员活动后,她改变了想法。“跑了6个地市,寻访了60多名老党员,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深受触动,斗志慢慢被激活。”如今,于丽云不但加入红研会而且还当上了会长。
这个创立于1998年的江苏理工学院大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现更名为“常州三杰”红研会。为了让更多大学生愿意亲近红色理论社团,红研会不断创新模式,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融入式的实践积极影响着身边同学。现在,红研会是该校最火的社团,学生会员有万余名。
在周兰珍看来,青年大学生首先是成人,而成人的关键,是要巩固大学生的信仰,为大学生修筑起一座“承重墙”,让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