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三个导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志趣为导向,创新培养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从学生成才成长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由未来企业家拓展至具有创新创业志向和兴趣,且具备强烈社会责任感、高尚职业道德、社交和管理技能的人才。提升课程质量,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课程和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等教育通识课,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加强队伍建设,形成课程教师、讲座嘉宾、创业导师(创业企业家)和创投导师(投资人)为主的“四师制”师资队伍。
以能力为导向,搭建实践平台。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打造创新能力训练和创新孵化两大平台,依托创新开放中心、交叉创新中心、校企合作中心、工程服务中心等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支持。构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和暑期本科生科研见习岗、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在内的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建设“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整合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市场等资源,完善创业孵化生态环境。截至2016年9月,已集聚9个专业孵化器,提供43项孵化服务,近3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2000多位创业者入驻。
以研究为导向,服务长远战略。发挥创业学院、安泰经管学院及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等优势,组建学术与实务、创新与创业、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常态化创业研究队伍。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凝聚5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创业领域研究专家和学者,开展双创领域理论研究。建设上海创业研究中心,为地方政府、高新园区、创业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联合举办“2016上海秋季创业研究论坛”,共建“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化基地”、“华院数据专业孵化器”、“昂立文化教育孵化基地”等研究和实践基地。(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