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它山之石>>正文
江苏省探索“三位一体”贯通全链条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2022-05-30 10:12  

来源:教育部

       江苏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着力构建“能力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导向”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打造贯通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努力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坚持能力导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体系。一是教育教学根植双创“基因”,着力夯实“知识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多学科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采取线上线下衔接、课内课外互补、理论实践并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师资培训、进专业教材、进课堂教学、进校园活动,完善“创新思维、创新项目、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阶梯型的双创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全省高校开设双创课程2254门,建成双创在线开放课程245门,编写出版双创教材570部。二是专项训练选育双创“种子”,着力贯穿“培育链”。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一步完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和产学对接,通过产业出题、师生答题的方式,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师生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困难和问题,形成一批选题有意义、技术有突破、模式有创新、商业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种子”项目。建设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创新创业项目网络化、过程化管理。近年来,累计实施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71万项,引导33.92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三是拓展平台搭建双创“苗圃”,着力打通“孵化链”。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孵化平台,重点建设3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高校、12所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2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立项建设50个集“双创教学、训练实践、指导服务、资源对接、成果转化、项目展示”六位一体、“校内中心(1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X个专业创新实验室或主题创新区+N个相关平台)+校外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园、科技园等)”联动的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打造双创实践教育全流程服务平台,加大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力度,指导和支持创新创业意愿强、已有初步创新成果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创业成功率。

  坚持需求导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新模式。一是产教融合构建双创“媒介”,着力匹配“产业链”。积极构建产学深度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汇聚各方资源,引导高校主动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为载体,牵头参与、共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各方合力共建30所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其中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0所。积极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组织药业、文化、生态、金融、乡村振兴、知识产权等6场“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推动教育界与产业界共同发力,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产学研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引智培智汇聚双创“园丁”,着力建强“导师链”。通过培养、引进相结合,吸引一批富有行业经验和资源的企业家、投资人等到学校兼职,逐步形成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完善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强化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全省各高校聘请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438人、兼职导师6616人。对全省创业师资分层分级开展初、中、高级培训,举办六届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指导水平,努力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携带科技成果以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示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三是实战引导孕育双创“硕果”,着力打造“竞赛链”。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为牵引,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竞赛体系,为大学生搭建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完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管理平台,推动赛会管理数字化、项目分配智能化、专家选聘专业化、评审过程规范化、成绩展示动态化、项目孵化持续化等“六优化”,实现项目分组随机抽签、专家建库随机抽选、专家分组随机分配、组长当场随机选定、项目组与专家组随机匹配、项目组和专家组匹配次数随机等“六随机”,打造智慧办赛新模式。自大赛举办以来,全省高校共有24.44万支团队、98.83万人次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培育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超5000家、市值超100亿元,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大学生领军型“双创企业”,锻造出一支敢闯会创的青年生力军。

  坚持服务导向,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高地。一是政策先导培育双创“土壤”,着力构筑“支撑链”。出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意见等,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省委、省政府考核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纳入“双万计划”和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专项经费分配绩效评价体系。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教指委,组建高校创新创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对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全省及各高校制定印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500余个。二是文化浸润营造双创“氛围”,着力拓展“宣传链”。强化文化育人,开展“百师百校行”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公益巡讲,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先进典型选树与宣传,培育多名全国“创新创业英才奖”获得者等,营造浓厚的双创文化氛围。在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打造《双创新生代》栏目18期,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项目对接洽谈会、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加强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成果跟踪服务体系,努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投融资对接保障。三是红色引领践行双创“初心”,着力打造“传承链”。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围绕“四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红色筑梦等,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思政大课、实践大课、劳育大课。近5年来,全省140余所高校组建2.68万支项目团队,吸引20.06万名大学生、2.1万名教师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对接农户40.5万户、合作社2977家、企业2281家、政府部门(单位)956个,帮扶总人数达68.82万人,在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创意农业、医疗健康扶贫、红色文化传播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关闭窗口